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虚拟货币价格

2019年度质量报告
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2020年1月)


1.学校情况
1.1虚拟货币交易
历史沿革:学校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批建规模600人,隶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双重管辖,2007年1月财政体制下划归地方管理。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的办学理念,在经历“艰苦创业、改革发展、创优争先”三个发展阶段后,从一所普通技校发展成为省内一流的职业技术院校。1984年学校经原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在我校增挂廊坊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牌子,实行一体化办学。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1998年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高级技工学校;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技师学院;2006年经廊坊市政府批准增挂廊坊市工程技术学校(中专)校牌,并建有省级技能培训基地。
办学模式:学校具有学制教育、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三种资质。其中学制教育指技工教育,包括预备技师、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三个培养层次;学历教育可独立培养中专生,并采取联合办学方式开展大专教育;短期培训可开展初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
机构建制:学校设有校办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宿管处、招生处、实习就业处、后勤处、财务处、保卫处、培训处、鉴定所等12个职能机构和党委办公室、团委、工会、妇委会等4个党群机构;教务处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餐饮服务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校以“修身精艺、事亲报国”为校训,坚持“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品牌壮校”三大发展战略,以“科技先导、品牌带动、结构优化、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方针,培养“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应用型”技能人才。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92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先进技工院校、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河北省名牌中职院校、河北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对外交流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3.8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9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9亿元,购置资产1455.40万元,处置资产267.68万元,较上增加1187.72万元。
1.2学生情况
2019年,学校全日制招生 820人,比2018年增加3.1%,其中全日制招生应届初中生795人,往届初中生0人。全日制在校生 2231人,较上一年减少2.4%。服务社会短期职业培训540人,承接社会考试6500人次。
2019年应毕业学生842人,实际毕业720人,巩固率为86%。2018年应届毕业生742人,实际毕业679人,巩固率为92%。与上一年相比增加6%。
表1: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8-2019学生情况比对表

项目 2018年 2019年 增长数 增长率
学生结构 全日制 短训 全日制 短训 全日制 短训 全日制 短训
招生规模 795 820 25 3.1%
在校生
规模
2286 2231 -55 -2.4%
毕业生
规模
679 720 41 6%
巩固率

1.3教师队伍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31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兼职教师51名,兼职教师比例38.93%。生师比为17:1,“双师型”教师比例64.12%,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97人,占专任教师的74.0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共有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8.32%。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83名,占比63.36%。
表2: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8-2019教师情况比对表

年份 2018年 2019年 涨幅
教师类型 专任
教师
兼职
教师
专任
教师
兼职
教师
专任
教师
兼职
教师
教师数量 127 48 131 51 +4 +3
双师型
教师
84 32 84 32 0 0
本科学历 93 35 97 37 +4 +2
研究生
学历
24 9 24 10 0 +1
高级教师 82 34 83 35 +1 +1
生师比 18:1 17:1

1.4设施设备
2019年,实训设备总值 2182.21万元,生均9781元;图书总量 3万余册(含电子图书),生均 11.8册。设施设备情况详见下表:
表3: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8--2019设施设备情况比对表

指标 2018年 2019年 单位 涨幅
教学仪器设备值 1997.21 2182.21 万元 9.26%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8337 9781 17.3%
实习工位数 1422 1967 4.6%
生均实习工位数 0.62 0.88 42.2%
纸质图书 22861 23000 9.1%
纸质期刊 96 96 0
生均纸质图书 10 10.3 3%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德技并重、德育优先工作新思路,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模式,把严格管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主题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管理理念引入到课程设置、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管理和活动中,以学生学会做人为前提,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了成人与成才同步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表4: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8-2019学生素质情况比对表

年份 违纪受处分人次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2018年 71 96% 96% 91% 94%
2019年 32 97% 97% 92% 96%

2.2在校体验
为全面监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感受,学校每年开展纸质问卷调查。2019年9月,学校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0份,其中毕业班的 100 份。主要从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理论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 96 %;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 97%;实习实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 96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 96 %;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95 %;校园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96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总数的94%。
2.3资助情况
我校助学金上报、发放基本情况:
1、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我校高度重视,领导带头,部门协作,全员参与。针对我校建档立卡学生积极落实政策,2018年秋季学期建档立卡学生共6人,已全部帮扶到位。
2、助学金上报、发放情况
政策标准:
自2015年春季学期起,学校执行新的资助政策。以班级为单位按班级人数的15%进行评定、并统一上报,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
①中技、高技班2017年春季学期共有199人受助,金额总计:199000.00元。
②中技、高技班2017年秋季学期共有245人受助,金额总计245000.00元。
③中技、高技班2018年春季学期共有256人受助,金额总计:256000.00元。
④中技、高技班2018年秋季学期共有247人受助,金额总计247000.00元。
⑤中技、高技班2019年春季学期共有240人受助,金额总计240000.00元。
3、免学费上报、发放情况
政策标准:
一、二、三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每生每学期1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①中技、高技班2017年春季学期共有1285人受助,金额总计1477750.00元。
②中技、高技班2017年秋季学期共有2041人受助,金额总计2347150.00元。
③中技、高技班2018年春季学期共有1912人受助,金额总计:2198800.00元。
④中技、高技班2018年秋季学期共有1976人受助,金额总计:2272400.00元。
⑤中技、高技班2019年春季学期共有1916人受助,金额总计:2203400.00元。
4、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
2017级(转段)数控17技能大师   韩佳君
2016级(转段)数控加工16高技1   张佳凯
2017级数控加工17中1        王培企
2.4就业质量
为了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于2017年初成立了实习就业处,专职负责学生顶岗、跟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等相关工作。科室成立以来,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 的工作总原则,围绕着学生的职业发展,严格按照“专业对口,优生优分,合规安置”的要求安置学生,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
2018年毕业生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率在98%以上(含对口升学和当兵学生),对口就业率98%以上;电工电子类专业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98%以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在94%以上,对口就业率96%以上;餐饮服务类专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在100%。
2018年毕业生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率在98%以上(含对口升学和当兵学生人数,以下同),对口就业率98%以上(含自主择业学生人数);电工电子类专业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98%以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97%以上;餐饮服务类专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在100%。
2019年毕业生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率在98%以上(含对口升学和当兵学生),对口就业率98%以上(含自主择业学生人数,以下同);电工电子类专业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98%以上;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在94%以上,对口就业率96%以上;餐饮服务类专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在100%。
我校学生2019年初次就业起薪为2600元/月(以上),与2018年2800元/月略有下降。
数据情况分析如下:(1)受经济大形势下滑严重的影响,加上环保越来越严,企业裁员减员较多,就业起薪略有下降,就业压力较大。(2)个别学生个人身体或家庭影响因素,造成不愿就业。(3)信息技术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计算机广告制作、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就业率达到96%,较2018年下降2%,这主要是我们由于我们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联系不紧密造成。(4)烹饪专业学生,继续延续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100%。
各专业类别毕业生安置情况详见下表。
表5: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7-2018就业质量情况比对表
(1)2018-2019年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情况表:

项目 2018年 2019年
专业类别 毕业生数 专业就业人数 专业就业率% 对口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率% 毕业生数 专业就业人数 专业就业率% 对口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率%
加工制造类 165 160 97% 160 98% 201 196 98% 196 98%
电工电子类 69 65 98% 65 96% 197 189 96% 193 98%
信息技术类 171 165 96% 160 97% 151 141 94% 144 96%
餐饮服务类 41 41 100% 41 100% 48 48 100% 48 100%
平均 108 97% 97% 97% 98%

(2)初次就业起薪数据表:

专业 月工资(元)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车方向) 2600
数控加工技术(数铣、加工中心方向) 2600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240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2700
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 2200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 2600
电子商务专业 2600
烹饪专业 3500
平均 2650

2.5职业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秉持“修身精艺、事亲报国”的校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职业教育,让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服务,传授学生立足社会的生存之技,创造最适合学生发展的人生路径,打造与时代需求最贴近的成才模式”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相长中不断促进师生职业技能的共同提升,精心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5.1学习能力
学校的教学改革,始终着力于学生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把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组教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善于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会学习”;第三是通过理实融通,学做耦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获取新知识比例为60%。
2.5.2岗位适应能力
适应岗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岗位上表现得更加出色,职业发展状况更加良好。具体做法:一是学校实训中心开展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与企业对员工要求相近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通过走进企业顶岗实习,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更好的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三是以第二课堂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应用型”为培养目标,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四是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冷静而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在社会实践,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不断适应岗位要求,为完成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岗位适应能力75%。
2.5.3岗位迁移能力
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我校实习实训教学遵循分层培养,达标递进的教学模式,宽基础、重能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树立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在加强专业技能修炼的同时,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专多能的选修课和各类社团班16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岗位迁移适应比例60%。
2.5.4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始终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一是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二是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有专门的创业课程和培训讲座,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三是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在电子商务专业指导学生开设网店、微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机械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技工院校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河北省选拔赛一等奖2项;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毕业创业率为15%。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定期组织各专业根据市场导向、开展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在专业建设上建立了“充实完善、改造升级、增设创建”的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开设13个专业,每个专业由本专业教师和相关企业人员建立“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和专业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切实加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为我校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针对市场需求,2019年9月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高)专业开始招生,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恢复招生。在招生专业中,在校生增幅排前三位是:电气自动化、数控加工和机电技术应用。在校生降幅排前三位的是:计算机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和电子商务。
在校生降幅排前三位的是:电子技术应用、烹饪和汽车维修。
表6: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2018-2019开设专业情况对比表:

年份专业 2018年 2019年 备注
数控加工技术(中)
数控加工技术(高)
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高)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高)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中)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高)
电子商务
美术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技术应用(中专)
机电技术应用(中专)
烹饪
3D打印技术应用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及公共基础课开设情况
专业设置情况:学校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本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稳定基础、提升层次、注重质量、和谐发展”的原则进行专业建设。目前教学系统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餐饮服务系、基础部四系一部,开设数控加工技术(中)(专业代码0106-4)、数控加工技术(高)(专业代码0108-3)、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专业代码0116-3)、机电一体化技术(高)(中德)(专业代码0127-3)、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高)(专业代码0208-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中)(专业代码0203-4)、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高)(专业代码0203-3)、电子商务(专业代码0603-4)、美术设计与制作(中)(专业代码1401-4)、计算机技术应用(中)(专业代码090100)、机电技术应用(中)(专业代码051300)、烹饪(专业代码0501-4)、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130)等13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机电一体化技术(高)(中德)、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为培养高级技工层次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学校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了“实用为主、应用为度、能力为本、注重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大胆实施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打破了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组教模式,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双元制”教学法模式,构建以职业规范为标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项目内容为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
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科技进步、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岗位需要、面向学生发展的“四个面向”原则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采取了适度压缩文化课,全面整合基础课,系统强化专业课,努力突出实训课,适当增设选修课,适时开设就业课的改革措施。目前执行的三年制教学计划,文化课约占总课时量的16%,技术基础课约占总课时量的26%,职业指导课和选修课约占总课时量的4%,实践性课程模块占到总课时量的50%以上。
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情况: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等八大基础学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本着够用为度、实用为先、需用为准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法纪意识、人格修养、身心素质、创新能力等核心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所有公共基础课程均采用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规划教材,使学生掌握必要文化课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能与关键能力,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德育课在一年级开设德育一《道德法律与人生》和《工匠精神》;二年级开设《经济与政治常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三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近两年尤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比重,今年10月份,我们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开展合作,由该学校应用心理学系的研究生或导师定期到我校开展学生心理建康咨询讲座,共建阳光心理咨询室。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公共基础平台一门重要的课程,坚持贯穿教学全过程。包括田径操(男)、健美操(女)、排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锻炼项目,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为弘扬传统文化,自编教材《诵读经典》,于每天早晨晨读时间,在所有班级开展诵读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书香满校园,经典助成长”为主题的全校性学生诵读比赛,截至今年共成功举办了5次。
3.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作为河北省国际交流与合作示范校之一,着力推进河北省“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深化技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德国联邦手工业总会职教中心所签署合作协议,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燕赵工匠”,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路径,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教、学、产、研相互融合“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打造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项全能”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以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能力为基础,依据“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原则,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符合现代制造企业运作方式的“一体化教学创新工作室”, 健全设计方案竞争机制、团队小组合作机制和质量效益奖励机制,师生相互合作,承接企业产品、项目研发,实现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为样板的“六个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形成 “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技能、发展有基础、成才有保障”人才培养特色。具体措施:一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出适用于企业、学校、社会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为样板的“六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才的大量需求,结合“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快速、轻松的掌握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二是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对传统的基于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在与行业专家一起进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依照技术岗位工作能力需求,确定典型工作及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要求设定实训内容,根据实训内容组织专业理论教学,把工作项目内容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并形成一体化课程标准。三是构建专兼结合的 “双师型”教学团队。对副高以上职称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有针对性地将其培养成具有高级技能证书的“双高”专业带头人,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并承担相应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或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四是构建符合现代制造企业运作方式的“一体化创新教学工作室”以现有创新设计室为基础,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一体化创新教学工作室”。工作室将按“生产车间”模式进行建设,做到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以“引入产品、引入管理、引入企业”形式与企业合作,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3.2.3信息化教学
学校在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知网开展项目合作,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投入10万余元采购教学资源素材包,供教学使用。所有教师现在都具有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95%的教师经常利用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传授。信息化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教学效果良好。
2019年,教务处精心准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第一届河北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和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各项赛事,教务处组织参赛教师进行参赛作品制作培训,详细分解各项大赛参赛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展示评议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完善作品,按照要求及时提交参赛作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校教师在省级、国家级各类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硕果累累:(1)在全国技工院校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曹永志、王改玲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2)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得“天府工匠杯”库卡机器人中德挑战赛项目三等奖;(3)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第二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4)机械工程系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在零部件测绘与CAD 成图技术技能竞赛项目,取得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成绩;(5)贾顺芝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河北省入围全国大赛复赛;(6)刘雨青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3.2.4实训基地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学校开设多个专业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实习实训室,各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表7: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基地情况:

校内实训基地现状
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仪器设备 其中:
大型仪器设备
主要实训内容 主要
服务专业
台/套 总值(万元) 台/套 总值(万元)
电气技术应用 2000 283 814 6 184 电工实训、电子实训、变频实训、光机电实训、数控维修实训、单片机实训、软件设计实训、PCB制版工艺实训、SMT实训、工业机器人实训 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
数控实训基地 3996 245 1035 56 811.76 普车实训,钳工实训、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现代检测实训。智能制造实训、多轴加工实训 数控、3D打印、机电一体化
计算机实训基地 1260 360 250 0 0 图像处理实训,电子商务基础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网络基础实训,物流与配送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海报设计实训。 电子
商务、广告
制作、平面设计
餐饮服务实训基地 620 86 83 0 0 茶艺师实训;面点实训;烹调实训 烹饪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现状
名称/合作企业 主要实训内容
华夏幸福基业 客户维护与数据处理
阿里巴巴廊坊物流基地 电商平台应用、数据分类与保密
北京精雕集团廊坊生产基地 数控车、铣设备操作、机床装配、机床电装
山特维克刀具 数控铣床加工、质量检验
北京KND数控技术公司 数控系统电装与调试
廊坊市高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烹饪实习与面点实习
廊坊市金沙银贝餐饮有限公司 烹饪实习、前厅服务与面点实习
廊坊市万达嘉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烹饪实习与西餐料理实习
新绎七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烹饪实习与面点实习
廊坊盛宴楼餐饮集团 烹饪实习与面点实习
大厂金隅天坛家具公司 数控雕铣操作
京东方固安显示器有限公司 电子装配、人力资源

3.2.5教学资源及教材选用
为实现河北省“120项目校”建设目标以及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不断提升我校教学软实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成立多轴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小组,完成《Sollidworks造型与应用》、《MasterCAM造型与应用》、《AutoCAD技术应用》、《CAXA造型设计与应用》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建设项目4项。按照河北省国际交流与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一体化教材要求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电设备应用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4本校本教材开发。
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经过餐服系的大量工作,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针对烹饪专业《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刀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知识点拆分,共录制完成100个精美微课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校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加强了教学交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应用,强化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我校烹饪专业教学水平。同时,我校作为“京津冀餐饮行校企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为京津冀餐饮行业通过共享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优秀课程、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智慧教育体系方面做出贡献,实现院校学生及社会学员课程学习的选择及开放、共享、交流、共赢。极大地促进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我校烹饪专业教学提供高端、品牌、经典的教学资源,为提升京津冀餐饮行校企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注重制度建设,从体制和机制上激励教师成长,规范了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办法,实施了名师培养工程,打造了一支专业底蕴雄厚、专业技艺精湛、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我校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战略,学校在政策、时间、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训练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按照“引进、培养、交流、兼职”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加强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外出培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互补、老中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
3.3.1我校中德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河北省技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示范校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1、我校中德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授牌,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快速提升
2019年6月,我校与德国联邦手工业总会职教中心所就中德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签约,标志着我院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9年10月在“天府工匠杯”工业技能和工业设计大赛在成都举行我校在库卡机器人项目与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科布伦茨手工业协会等德国院校学生同场竞技,取得三等奖的成绩。12月6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校当选为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并荣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奖。中德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使我校在内涵建设上形成新的引擎,带动学校教学工作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
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成国丰硕,教师教学理念全面更新、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2019年2月,我校开展为期10天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法专项培训,参训教师放弃假期休息时间,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培训全部内容;暑假期间,机电专业相关教师开展为期15天的中德“双元制”职教模式师资培训,学习了德国职教模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块、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内容,完成本学期专业教学模块的规划设计。在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实验班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为期四周的德国专家教学陪伴,师生在德国专家的陪伴与指导下充分体验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全年共有五位来自德国的职教专家来校开展师资培训或教学陪伴,带动学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扩大中德合作师资培训成果,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结合中德双元制教学法培训,教务处精心组织开展教学设计交流展示活动,把培训中获得的体会与收获、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开展时间教学展示活动。并通过组建观摩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教学设计交流展示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机械、电气专业教师,一周时间内共计13组教师团队参与教学设计展示,32位教师参与设计制作,相关系部教师、主任共有105人次参与听课活动;第二阶段为计算机系、餐服系和基础部的教学设计展示,共有7组教师参与设计,参与教学设计的教师15人,共有65人次参与听课活动。为所有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技能大赛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实验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
2019年9月,学校招收第一届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实验班学生,由于中德合作班采用德国职教模式,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取得德国职教协会的认证考核,考取相应的认证证书;同时,中德合作班的教学管理资料、培训手册、教案设计等软件资料要求完整、齐全,定期上传,接受德国专家的检查和指导,所以,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为激励中德合作班的教学工作,学校采取专业课双人任教模式,并提高课时标准,激励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3.3.2 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9年度,教务处继续通过外出培训开阔教师专业视野,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相关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推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务处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全年共选派24人次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包括:2018年度国培师资培训(2019年执行)4人次;全国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师资培训、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世赛培训研修班师资培训、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培训共计7人次;教师企业实践11人次;预报名参加2019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2人次。通过外出培训开阔教师专业视野,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相关专业水平,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3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大赛为契机,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及业务水平
1、积极组织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及业务水平
教务处精心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廊坊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一定成绩:贾顺芝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河北省入围全国大赛复赛;刘雨青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共有三个团队获廊坊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件1项,优秀奖1项,2人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邵建凯被评为廊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吴江波被评为廊坊市优秀高技能人才。
2、以学生技能大赛为抓手,开展“技能月”活动,促进教学工作开展,培养品牌学生
教务处制定学生“技能月”竞赛活动部署,组织各系部制定计划,开展学生技能月活动。在全国技工院校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曹永志、王改玲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得“天府工匠杯”库卡机器人中德挑战赛项目三等奖;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第二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机械系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在零部件测绘与CAD 成图技术技能竞赛项目,取得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成绩;
3.3.4教研教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
1、多项科研课题获省、市级立项,各项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
2019年度,我校共有7项教学研究课题获省、市立项,1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其中黄贵新主持的《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中国化”路径探索》获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柴建伯主持的《技工院校信息化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雨青主持的《技工院校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实证研究》、张岩国主持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于“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形成理念》、穆文元主持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获得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刘雨青主持的《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获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贾顺芝主持的《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索》获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研究有效带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的结合。
2、教材开发及数字资源建设硕果累累
为实现河北省“120项目校”建设目标以及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不断提升我校教学软实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成立多轴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开发建设小组,完成《Sollidworks造型与应用》、《MasterCAM造型与应用》、《AutoCAD技术应用》、《CAXA造型设计与应用》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建设项目4项。按照河北省国际交流与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一体化教材要求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电设备应用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4本校本教材开发。
3.3.5广泛深入联系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校校联合,拓宽我校办学模式
2019年学校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期,按照市教育局工作部署要求, 依托通州、武清、廊坊三区市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及出台的《通州、武清、廊坊中等职业学校联盟章程》,结合我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与京津冀各兄弟院校、企业就技能大师交流研讨、优质资源共享、专业建设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接与合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为更好地加强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河北省国家交流与合作示范校建设,拓展办学空间,通过多种途径,多措并举,不断拓宽我校办学模式。学校与北京仪器仪表技工学校就校校合作,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对接等进行深入交流洽谈多次派教师考察学习中德合作办学。2019年9月,学校顺利完成第一届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实验班招生工作,共招收30名学生。学校与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进行交流洽谈,对中德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学校与金沙银贝餐饮有限公司完成冠名班的共同招生工作,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对接。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德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建设能力,学习借鉴兄弟院校中德合作办学经验,由我院副院长黄贵新带队,教务处长邵建凯、电气系副主任韩芳、机械系副主任张爽一行4人组成的交流观摩组,于12月24日赴保定技师学院参加了由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河北省中德合作项目三校(保定技师学院、虚拟货币价格:廊坊技师学院、沧州技师学院)交流研讨会。就中德合作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及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模块项目开发、教学内容中“国标”与“德标”的对接、教学用时分配与授课效果的把控、集体备课与教法创新、德国专家陪伴与期中考核评价及班级管理等共同关心的专题开展了广泛的研讨。我校开展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实践,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第一,学校有较为完备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实行制度治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制度化管理,精细化育人。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教学管理的前瞻性,组织教务人员提前落实教学任务,细化教学管理工作,提前做好教学设备调试和教学用品准备;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初期准备、中期检查和末期考试等关键环节,加强日常教学检查与信息反馈,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
一是制度健全。教务处制定了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同时制定了工作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教学检查标准等。我们根据制度进行管理,根据标准进行评价。二是工作周密。教学档案齐全,校历、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分配表、教师学期授课计划、课程表、教学日志等认真审核,即时存档。日常检查常抓不懈,每天教务处有专人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教务处联合学生科定期召开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听取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教材
根据京津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出发,根据用工岗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灵活调整专业服务方向;按照“注重基础、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体现特色”的培养原则整合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教材作为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一直重视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对教材的选用、采购、发放、借用、编写、日常管理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有专人负责教材建设工作,确保教材工作科学有序、严谨规范。
教学过程中,除加强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学习外,还要注重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们很难从统编教材中找到一套十分合适、非常理想的内容,因此,学校除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外,还鼓励教师按照突出职业特色的原则编写教材和讲义。学校制定了《教材编写管理规定》,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几年来,通过学校立项、出版的教材共有12部,教师自编的讲义6种,这些教材无论从质量上,还是学科水平上均有较大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强化实习教学管理,开辟校企合作模式
我校按照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突出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为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一年的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依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按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构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从基本技能的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专业基础实训到顶岗实训的各类需求,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面融合实现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效衔接构建多功能一体化学习场所。目前,我校有顶岗实习基地多个,与所有实习基地均签有正式的合作协议。实习就业处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每年实习前都召开动员大会,向学生宣讲实习安排和注意事项,并给学生落实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专人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实习工作安全、稳定、有效。
3.4.2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生处始终坚持德技并重、德育优先的育人理念,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严格管理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抓日常、抓细节、抓养成的基本原则,用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十分制管理办法》、《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班级量化管理办法》等来管理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开展诵读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奖惩大会、元旦联欢等系列活动,注重思想引领,丰富德育载体,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优秀技校生。
3.4.3财务管理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手册》,科学编制年度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坚决杜绝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对学校各部门的财务资源进行控制和协调,严格把好预算关、签字关、报销关和跟踪关。严格执行计划管理。按照计划——审批——实施——审核——公示的操作程序,不留漏洞,不落死角,不认特权,确保各项财务行为公开、透明。
3.4.4后勤管理
为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后勤管理各类规章制度20余个,有后勤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有各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资产管理制度、出租门市管理制度、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制度等。同时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了后勤人员的全局意识、岗位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优意识;后勤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了自身的素质建设,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有关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了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让全体后勤人员认识到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坚持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会议,不断地总结前段经验,拟定下步工作计划,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坚持规范学校资产管理,严防资产流失。建有固定资产台帐,有专门电子档案记载,后勤处配有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全校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登统记工作,学校各科室配有固定资产协管员,制定了固定资产使用、登记、维护制度。近几年来,不论是新建的实验楼、教学楼,还是大型设备购买等均纳入政府采购,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科学管理。学校设有仓库保管室,有专人负责,平时所有低值易耗品均有出入、库登记。
在学校食堂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食堂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食品加工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各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做到食品卫生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民以食为天,食以卫为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堂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直接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为此,我校高度重视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卫生第一、健康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强有力的监督,为全校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在校园美化绿化工作管理,师生个人精神风貌是校园最重要的环境、最美的风景,因此我们把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作为校园美化的重要内容。抓好卫生工作,净化校园环境,落实并强化卫生扫除、检查制度,卫生区每日定时清扫并随时保洁,做到室内外地面整洁,无痰迹、废纸、烟蒂、果皮等杂物;校内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和果皮箱外表清洁,无垃圾暴露,无卫生死角。校园绿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根据学校统一规划,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不放过边边角角,对校门口、楼后等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移栽。为提高绿化率,对已有草坪进行了杂草清理和整理补苗,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并新栽了部分树木,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使校园内外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校园处处绿意盎然,鲜花盛开,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在基建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长期发展规划及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结合轻重缓急,进行基建维修项目立项。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方案设计,设计初步图纸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学校的基建维修项目均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批文和施工图纸经批准后,进入政府采购流程。项目预算须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审计部门核定。项目施工过程中,按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督查检查。项目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主体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须有主管部门参与。项目决算必须有主管部门初审意见。严格按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各种规定中的立项和招标规定实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标采购法规,要求建设单位及招标代理公司仔细核查投标单位资质,杜绝挂靠,对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要求评委仔细审查,避免围标或恶意低价中标。较大型的基建维修项目,严格要求实行项目监理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督促检查,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加强责任意识宣传,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工程项目。加强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
3.4.5安全管理
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中心,确保了全校师生工作生活安全稳定有序进行。
一是为了加强校内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采取了在校园内施划规范车位,施划道路线,新增、修补减速路,在重要路口安装警示灯,同时实施了校园机动车道闸系统管理,学校机动车道闸系统已投入使用,通过道闸系统管理,减少外来车辆进入校园,本校教职工机动车出入校园规范有序。
二是经过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竣工验收,我校校园各类视频监控点达到369个,一键报警器室内7个、室外2个,基本覆盖了我校各校门、主要交通路口、重点大楼周边、学生宿舍门厅、各水泵房检查口等重要部位和场所,真正的做到校园无死角,发挥了人力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为强化部门主管的安全意识,实行“一岗双责”,保卫处特与学校各处室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选派优秀安全员,建立安全台账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紧密沟通,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校师生的安全。
四是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把校园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保卫处与安次区公安分局和所管辖派出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派出所警官与学生处、校团委共同组织召开奖惩大会暨法制教育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是为了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火意识,组织全校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员、学生处全体班主任召开消防安全培训会,特邀廊坊市消防防安公司刘教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火灾的危害和种类,遇到火灾时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巧,使大家受到良好的教育。
表8: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近两年学生违纪违法情况统计表:

年度 学生违纪次数 师生违法次数
2018 44 0
2019 32 0

.4.6科研管理
学校非常重视教研、科研工作,牢固树立“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意识,通过建立教研、科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实行教研、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
通过制定教研、科研计划,设定教师教科研基本工作量;将教师教研、科研完成情况量化计分,与教职工年度量化积分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学校将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成绩与年终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促进了学校教研、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教师勤于钻研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和体会,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一些教师的论文获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奖,教科研成果丰硕。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
表9: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近两年教科研成果情况统计表

2018-2019年教科研成果统计
年度 发表论文 获奖论文 教学奖 竞赛指导奖 课题研究 出版书籍
国际级刊物 省级刊物 省级 市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2018 0 16 5 0 5 11 4 2 8 0 0
2019 0 18 6 0 3 12 5 6 10 4 0

3.4.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勤奋敬业、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优秀集体,多次被中共廊坊市委评为实绩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现配有校长兼党委书记1人,副校长4人,纪检书记1人,校长助理1人。学校设有17个正科级部门,教学系、部5个,党支部5个,配有中层正职28人,副职19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1人,高级职称2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河北省金牌技师3人,河北省技术能手3人,河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国家级考评员12人。
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其中90%以上来源于教学一线,所有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职教方针,忠诚党的职教事业,勇于创新,敢于承担,甘于奉献,业绩突出,成效显著,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近几年学校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己讲”的方式加大队伍培训力度。一是通过到京津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推动了学校工作的改进与提高。二是邀请著名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德育专家、茶艺师、企业家进校园作报告等形式,开拓了师生视野。三是通过“家园论坛”活动,校领导、骨干教师走上讲台开展讲座,提升水平。
在队伍规范管理,一是加强教学过程监督、德育教育等关键环节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化、服务自觉化、改进制度化。二是重新修订《劳动纪律管理办法》,采取“全员坐班、考勤签到、随机抽查、月月通报”的办法,有效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时间屏蔽视频、游戏等网页、软件,规范工作行为。为了加强作风建设,出台《劳动纪律管理规定》补充规定,进一步严格教职工劳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三是坚持周例会制、周工作行事历制,做到了学校工作周周有部署、有汇总,部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分析,细化了过程管理。
3.4.8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04年 6月,历经14年,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现在我校采用三层结构,从核心到汇聚到桌面,均为华为三层可编程交换机,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主干路均为光纤连接,到桌面六类网线连接。2019年,我校进行数字校园第二期建设,采购了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包括三个基础平台六个业务平台,移动端APP,网站等,目前正在推进使用。为保证网络安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网络安全建设和网络等级保护测评,网络安全建设正在部署安装,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开始启动。我校宽带专线联通200兆升至300兆,电信100兆升至120兆。目前现有办公信息点400多个,专业机房12个,已覆盖包括各系部、实训室、及行政科室等全部教学及办公区域。
为拓宽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联系渠道,加强学校信息宣传与发布,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在2015年12月开辟校园公众微信帐号。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由专人负责管理、运行与维护。同时,2017年学校利用120项目校资金投入200万资金,完成学校现有幕布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升级改造,9月3日开学初全部安装调试到位,保证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新建多功能录播室的建设,保障我校教师开发、制作信息化教学微课,完成网络课程视频素材的录制、编辑、整理、共享;改建原录播室,更新设备;实现实训教学的实时转播,移动录播,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丰富学校图书资源,满足师生信息化环境下的阅读需求。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学校根据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共开设道德法律与人生等 5门公共基础课,具体开设情况如下:
表10: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

科 目 开设时段 周课时数
道德法律与人生 第一学期 2
经济与政治常识 第二学期 2
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三学期 2
创新、劳动法 第四学期 各2课时

3.5.2校园文化建设
着眼于培养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以环境、社团、活动为载体,努力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功能。一是创建积极向上的人文生态。建设公共场所文化长廊,张贴名人名言、温馨提示语、著名企业先进理念、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工人寄语300余条,创建校园电视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面积达1.83万平米。校园文化更新比例50%。二是全力打造学生精品社团。坚持社团建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精品社团的发展模式,建立了8个理论学习型、科技服务型、兴趣爱好型、技能拓展型社团,搭建了提高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三是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教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多样化,坚持文体活动与文明教育、法制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每年组织“基础规范教育月”、“就业服务月”等10个主题月,适时开展职业生涯设计、与文明同行、“尊师、爱生感言双向征集”等系列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职业素养。全年活动次数90余次。四是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近几年,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学校不断创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性对接。五是强化校风校纪。以实施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规范日常行为为重点,严格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行《学生素质手册》,使学生仪表、言谈举止、课堂纪律等有了明显进步;建立了师生温馨座谈室,设立了学管校长、学生处长接待日,了解学生诉求,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搭建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桥梁,校风、学风取得明显改善。学生操行品德优良率达97.6%。
3.5.3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
学校学生社团共有15个,分别是国旗护卫队社团、DIY创新社团、现代制造机械社团、墨韵书画社、礼仪文化社、新媒体社团、红烛爱心社、爱乐音乐社、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健美操社团 ;2019年新增“尚武武术社”、 “诵读社”、“魔方社”3个社团,社团指导老师18名;社团学生干部21名,学校42%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在社团管理上,指派专人负责社团相关管理工作,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相关制度,由原来的社团老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改为以社团干部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严格考核考勤制度,并将考勤直接纳入《班级量化考评》,建立社团成员档案,并将档案加入学生毕业档案。社团成员毕业前根据学习情况颁发社团结业证;以社团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各社团每周活动2次,积极组织开展了师生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友谊赛、魔方赛,户外拓展以及各类展览、讲座活动,引领带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并在每学期组织开展优秀社团、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全面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3.5.4加强团组织和学生会管理工作
2019年,全校共有 557名团员。团员每周活动1次。在团组织管理上,为了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共青团学生干部,学校团委制定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共青团工作制度和团干部培养制度,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在具体工作中,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层层把关,认真履职,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通过认真落实各项民主管理与工作制度,学校团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学校团委在对基层团支部的管理中,建立层层汇报制度,评优申报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规定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目标、任务及职责。此外,还定期开展团课教育及团干部培训班,完善健全了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机制。
2019年学校学生会成员254人,学生会每周活动1次。在学生会管理上,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与使用,始终把学生会干部队伍当作学校的骨干来关注,当作品牌学生来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逐渐完善了纳新制度、培训制度、换届制度、鉴定评价制度,学生会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入会成员有档案、开展工作有制度、考核评价有标准、毕业鉴定有依据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我校学生会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老师的助手、学校的骄傲。
3.6党建情况
3.6.1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思想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围绕7个专题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学习心得;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讲存在差距不足,讲推动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讲悟初心、担使命的感悟,促进学深悟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刻检视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教育滋养初心,以教育引领使命。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参观70周年成果展和香山、狼牙山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这场国之大典为师生上好一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支部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促使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到阵地建设管理中,加强课堂教学、社科学术活动、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技校QQ群、校园广播、宣传栏、社团等阵地的管理,守住用好思想文化阵地。
3.6.2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落实党建责任制。领导班子坚持专题谋划设计、部署推动、督导落实。各支部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为重点,每月制定党建工作计划,严格活动考勤纪律,用好《党支部工作手册》,规范组织建设。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达到增进了解、升华思想、改进提高的效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结果作为评职、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理论指导、参观考察、专题培训、知识答题等形式加强党建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各支部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参与相关部门的重要决策及业务活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3.6.3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抓制度规范。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校内采购与招标项目管理办法》,细化小额招标采购项目操作程序,纳入监督公示范围,强化了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工作格局。二抓教育引导。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每学期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党纪党规的学习,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教育会、知识答题等形式,提高崇廉敬洁意识。三抓监督检查。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布招标采购、职称评聘、评模选优等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拓宽“舆情通道”,通过在学校网站设置群众来信版块,公布举报电话,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形式,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开展科级干部勤政廉政考核,每名科级干部“优秀”票比例均在85%以上。2019年7月,我校第25次被评为市直先进基层党组织。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1.1校企合作机制
学院成立了政府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学院发展建设咨询委员会”和 “学院专业发展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为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性指导,对学院的重大决策进行咨询服务,对学院的专业开发建设进行论证支持,对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政策性、资源性保证等。
4.1.2校企合作形式
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定向委培、工学结合、教师实践、产品加工、顶岗实习”的模式。近三年来我院共计订单培养600人,教师下厂实践56人次,到各企业顶岗实习人数达1500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零距离对接。
4.1.3校企合作建设
1997年,在学院争创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期间,经廊坊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廊坊恒宇工具有限公司、科森电器有限公司、美联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确定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启了我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的先河。之后,为拓展学院的校外实训功能和能力,又相继与山特维克、新兴重机、卢卡斯伟力达、摩比斯、华创天元、京东方、中纺城、金沙银贝餐饮公司、希尔顿饭店、富士康等21个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同时为就业安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卢卡斯伟利达制动器有限公司、天龙制锯、廊坊3534公司、固安建国饭店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根据不同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共同开发“以解决生产问题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使学院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人才集中、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吸引京东方科技集团、山特维克工具制造(廊坊)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在我院设立技术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迈出坚实一步,机械工程系与廊坊市方联机械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电气工程系与天津万可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餐饮服务系与金沙银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鑫茂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绎七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国际交流又有新突破,与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德国南图灵根州手工业协会就具体合作项目、合作模式、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并签署合作协议。
4.2学生实习情况
2019年,我校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共有452名,一次就业率94%,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企业提供的入职培训,今年按照《职业学校学生是管理规定》出台了学校相关的管理办法后,为学生稳定实习打下制度基础。
进入岗位工作2-3个月后,学生基本稳定,从心理和环境上已经对学校安排的岗位适应,能够完成简单工作,企业基本认可。在北京精雕集团、美联制动、固安阿尔西、中集集团等单位学生表现较突出,企业与学生直接的相互认可度较高。
在实习管理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沟通,取得企业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事先协商好由企业给每个实习学生安排一名企业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他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适应企业、适应工作、提高岗位技术和技能。除企业的指导教师外,学校还应安排班主任作为企业联络员,与企业进行随时和有效沟通,并及时收缴《顶岗实习学生月反馈表》确保就业稳定性。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我校参与了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技工院校高技能联盟和通武廊职教联盟。集团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增强总体实力,促进河北省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机制。在省教育厅、廊坊市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院校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集团一方面建立起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发展搭建平台。一方面强化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校企双赢、集团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学校在与其他成员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廊坊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11: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集团化办学情况统计表

参与
形式
集团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成员单位
牵头
参与 技工院校高技能联盟 2016年5月 邢台技师学院等
通武廊职教联盟 2017年2月 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武清区职教中心、廊坊市电子信息学校等
河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9月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京津冀行校企协同发展联盟 2018年9月 天津职业中学、北京延庆第一职业中学等
廊坊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9月 全市职业学校
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10月 全省职业院校
副理事长单位 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 2019年12月 全国60所职业院校100家企业

5.社会贡献
教研成果丰硕。2019年,为实现河北省“120项目校”建设目标以及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不断提升我校教学软实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成立多轴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开发建设小组,完成《Sollidworks造型与应用》、《MasterCAM造型与应用》、《AutoCAD技术应用》、《CAXA造型设计与应用》一体化教学改革及数字资源建设项目4项。按照河北省国际交流与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一体化教材要求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电设备应用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4本校本教材开发。7项教学研究课题获省、市立项,其中副校长黄贵新同志主持的《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中国化”路径探索》获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资助课题,取得了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实践新成果。《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社会化新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省委宣传部立项并鉴定为优秀等级。韩芳老师在全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创新比赛活动中获“创新奖”。邵建凯被评为廊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吴江波被评为廊坊市优秀高技能人才。
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刀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知识点拆分,共录制完成100个精美微课作品。丰富了我校专业特色资源,加强教学交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应用,提升了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提高我校烹饪专业教学水平。同时,我校作为“京津冀餐饮行校企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为京津冀餐饮行业通过共享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优秀课程、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做出贡献,实现院校学生及社会学员课程学习的选择及开放、共享、交流、共赢。极大地促进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我校烹饪专业教学提供高端、品牌、经典的教学资源,为提升京津冀餐饮行校企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截止到2019年12月30日,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骄人的成绩: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级各类大赛中共获得奖项1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3项。贾顺芝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河北省入围全国大赛复赛;刘雨青团队获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共有三个团队获廊坊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2人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全国技工院校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曹永志、王改玲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得“天府工匠杯”库卡机器人中德挑战赛项目三等奖;张岩国指导的学生获第二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机械系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在零部件测绘与CAD 成图技术技能竞赛项目,取得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成绩。
2019年,电气自动化17高1班在2018—2019年度,被评
为“市级先进班级体”,韩芳被评为“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数控17技能大师班王京奥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电气自动化17中3班孙帅康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称号;数控加工16高1班张佳凯、数控17技能大师班韩佳君、数控加工17中1班王培企申报技工院校国家奖学金; 全年有32个班级420名学生获奖;示范引领、品牌带动,评选出德育品牌学生31名,评选出40名优秀学生会干部;校团委被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1个班级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2名团干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团干部;我校全年评出优秀团干部49人,优秀团员177人。优秀社联干部25人,优秀社团社员128人。德育工作成果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毕业生广受欢迎。建校41年来共为经济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8万余人,毕业生上岗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名同学已成为企业工程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业培训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技工院校、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90余项国家、省、市级奖励。2018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刘保国省级大师工作室,被省人社厅批准为对外交流示范院校。被清华大学确定为大数据专业建设示范校。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技能、发展有基础、成才有保障”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单项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分类别、分层次培养,初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5.1.1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突出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为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富士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汉达卢卡斯等38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基地协议,现有就业基地166个。企业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设备支持,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传授企业文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努力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打造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电气专业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领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洽谈,聘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全利教授担任我校专业开发建设咨询专家顾问,参与指导我校“工业机器人”与“3D打印”两个新专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学校烹饪专业与廊坊金沙银贝公司开展“企业助学”合作模式,在降低烹饪专业实习耗材经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此外数控专业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该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校企合作双赢奠定坚实基础。
5.1.2开展多形式的联合办学模式。
(1)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大数据专业,成为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与中职院校共建大数据专业示范校.(2)与天津职业师范大学世赛研究院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3)与天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大专班。机械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与天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接,为学生打通升学渠道。(4)与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汽车维修专业,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第二、三年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并顶岗实习。(5)开展扶住解困办学。学校积极开展“职教扶贫计划”,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质量。
5.1.3探索“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
与中国石油管道总公司、中国石油物探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华北油田、冶金部、中国地球物理勘探部、中国建筑机械研究所、秦皇岛港务局、河北宾馆、石家庄中京大酒店等百余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书,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5.1.4拓展海外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注重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先进教育模式,多次与瑞典WHG学校洽谈中外合作办学事宜,导入并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有力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7年,学校按照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将办学视野转向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签订协议,探索德国“双元制”中国化之路,成为河北省对外交流合作示范校。2018年,“一带一路”南亚五国职教考察团来校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学校的办学视野。2019年
5.2社会服务
5.2.1职业培训
充分发挥与廊坊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一体化多功能办学优势,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自觉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把握政策,强力拓展培训职能。针对社会上部分劳动力专业技能差,就业、再就业困难这一社会焦点问题,抓住国家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工程以及国家加大就业准入监察力度的良好机遇,积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立足廊坊市场,采用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走长短班并重、初中高级培训并举之路,多渠道拓展发展空间。已初步建成专业门类齐全、培训方式灵活、品牌特色突出、就业渠道畅通、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教育超市、人才超市。由于受办学空间影响和在校生数量增加的限制,年培训人员325人。2018年完成7个职业(工种)269人的鉴定考核任务。承接全市职称、经济师、医师等202场次近6500余人的考试工作,做好东晖、爱维丽联合办学的服务工作,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六八九”工作思路,以“服务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根据省厅“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现有办学资源实际情况,积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努力开拓培训资源市场,先后与市人社局、香河人社局、大城人社局相关职能科室、富士康廊坊厂区、香河凯华齿轮有限公司、廊坊彩星文化有限公司、解记浪漫经典婚纱摄影、北华航天学院国资处等单位就企业技能岗位新招录人员培训、转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初步完成了部分合作协议、培训计划的制定等前期筹备工作,后续的人员确定、注册资料的收集、培训实施、考评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将按照省、市的统一布置陆续展开。
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5.2.2学生志愿者服务
2019年,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廊坊市社会福利院签约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为我校志愿者服务搭建了平台。二是组织我校150名青年在志愿服务云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为更好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志愿者走进养老院、社区、烈士陵园等开展社会服务,开展义务劳动、为推动文明社会建设做贡献。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我先行之—情暖社区志愿者活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争当环保卫士,勇作时代公民主题环保公益活动。三是我校3个志愿服务团体、1个志愿者先进个人,上报市文明办,参加省市级评选。
5.2.3文化传承
为实现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激励人的目的,我校于2015年起自编诵读教材《国学经典》。每天学生早读经典十分钟,每年举办“书香满校园,读书伴成长”诵读比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文化的兴趣和潜力。2018年,学校与承办了廊坊市朗诵协会举办的朗诵联欢会,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廊坊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来校为师生开展了“知声腔国粹、爱家乡文华”戏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普及戏剧文化,感受国粹精华。2019年,组织开展了“守艺廊坊--发现雕漆之美”非遗大讲堂;与大千书画院组织开展了“讲述民国才女陆小曼”、“发现书法之美”文化讲堂活动、“中华文化进校园公益性”活动。
5.3对口扶贫工作
2017年,为落实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的作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校成立扶贫帮扶小组。帮扶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两名骨干职工担任组员,对廊坊市大城县3户贫困户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对建档立卡户每月走访一次,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和《结对帮扶记录本》,及时了解贫困户的需求,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耐心解读帮扶政策,增强贫困户树立脱贫意识,建立脱贫信心,同时积极与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为帮扶对象办理低保、孤儿基金、医保、构建新房等相关事宜。特别是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明确的基本要求优先协调解决。此外,我们还不定期的组织学校相关科室人员对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跟踪孩子上学情况,平时积极与贫困户进行电话沟通,了解贫困户心理动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学校校办、工会也多次组织动员教职工捐衣、捐书活动。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9年,配套政策性经费中,中央拨款为454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16.41万元。省级拨款0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3万元。市级拨款为5954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29.87万元。生均拨款金额525元,比上一年度减少175元。项目投入金额1666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708万元,主要用于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南校区消防水池建设、东院数控中心改造、中德班项目等工程。
表12:近两年办学经费总收入及分类表 (单位:万元)

年度 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 中央、地方
财政专项收入
学费
收入
其他
收入
合计
2018年 4655 226 39 510 5430
2019年 5954 454 57.42 0 6465.42


6.2政策措施
6.2.1落实办学自主权
我校对照《教育法》和《规划纲要》在一下几个方面拥有办学自主权: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对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
但是学校在教师聘任、社会捐资、专业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还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审批。在教师聘任方面,学校可以聘任临时代课教师,但是对于有编制的教师,须经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审批才能通过社会招录。聘任教师。在社会捐资方面,因现行财政制度限制,无法接受社会捐资。在专业设置方面,开办新专业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进行招生。在教材选用方面,基础课必须要采用上级部门制定的教材。
6.2.2落实教师编制
2019年,市编制委员会核定我校编制人数为255人。现有教职工编制238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人,其中教师编制131人。2019年,我校公开招录0人,调入5人,调出0人,退休4人。
我校现有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趋于饱和,但是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电气专业和汽修专业等热门专业教师紧缺,今年初上报了招录计划,批准招聘4人,目前已经完成笔试、面试,正在体检中,预计2020年1月办理完成招聘审批。
6.2.3政策和制度
学校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针,坚持“科技先导,名牌带动,结构优化,体制创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市场,对接岗位,提升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提升办学质量,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坚持“精、严、细、实”的管理方针,高度重视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自2015年以来,共修订、完善、更新了21项部门职责范围、82项人员岗位职责、78项人员工作标准、168项管理制度、212项操作规程,做到了职能明确、标准具体、制度完善、执行有力。
1.在制度建设方面,依据科学民主、和谐高效的原则建立了学校综合管理制度;依据注重过程、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依据以人为本,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了学生管理制度;依据量入为出、增收节约的原则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依据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原则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形成了坚强有力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2.在制度的执行方面,通过集中讲座、专项培训、日常检查、民主监督、考核评定等手段教育、培养广大教职工模范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规章制度建在明处、落在实处,充分发挥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3.在学生培养上,立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技能、成才有保障”的培养方向,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生产、服务类优质技能人才。
4.在专业建设上,坚持“面向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思路,本着“突出特色,打造名牌,稳定基础,提升层次,注重质量,和谐发展”的原则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类专业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特色的4个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
5.在办学模式上,坚持“初中高并举,长短期并重”的原则,除学历教育外,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高新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职工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短期培训。由于受办学空间影响和在校生数量增加的限制,年培训人员325人。
7.特色创新
7.1我校中德合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成效显著(见附件1)
7.2德育工作:电气17高1班特色班级创建(见附件2)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密切联系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2、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及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继续提高。
3、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8.2改进措施
1、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普及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替身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深入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教学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普遍提升,加强公开招聘专业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大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引进最新的教学设备设施,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不断添置、更新其它专业实训设备设施,对实训场地进行模拟生产场景改造,切实保障学生实习实训需要。